首页>专访>正文
日期
03/23
2018
咨询
  • QQ扫一扫

  • Vision小助手
    (CMVU)

凌云,一个机器视觉企业的前世今生
收藏
2018-03-23 16:36:05来源: 中国视觉网17321

凡事成功或失败,总有它鲜活的一路行走的轨迹,其积极意义在于为有心人提供“肩膀”,为奋进者提供“动力”。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令世界瞩目,中国机器视觉行业借风行船,诞生了一大批优质现代高科技企业,为祖国的建设注入科技力量和高速发展的活力。今天,我们打开一扇大门,走近这样一家视觉企业——凌云光技术集团,采访该集团副总裁杨艺女士,从细微处近距离观察它了解它,解读它从无到有,一路成长壮大的点滴故事。

记者:22年的凌云积累了怎样的品牌和技术优势?

杨艺:想想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还蛮可以概括凌云的,我们最初开创事业的方向没有改变。首先就是光子学这个方向,我们一直都是沿着这个方向寻找并开展业务,比较散。大约在2002年,我们开始明确了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光通信,二是视觉与图像。那时整个视觉行业基本是空白,空白就意味着巨大的潜力和艰辛,要从一个器件走到最终用户是漫长的距离,产业链上所有的角色都不鲜明,要实现最终用户的诉求的,就不能束缚自己,要敢于担当器件和系统两大责任。凌云的两个事业部就是这样成立的,一个叫视觉器件事业部,一个叫工业视觉系统事业部。

2002年我们给视觉业务创建的标语是: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这句话应该激励过很多人。2010年这个标语专属于工业视觉系统事业部。视觉器件事业部我们又创建了标语Better vision,Better life,开发人造眼,让丰富的人造眼帮助创建美好生活。

2010年后,凌云的目标变得更加清晰,整个凌云会围绕工业的智能化工厂,深化工业人工智能,从器件到系统,然后到装备,一直到智慧工厂的整个构建开发系统的解决方案及系列产品。同时我们用光电成像技术、人工智能软件技术,开发紧凑的成像系统及智能视觉系统服务多行业的系统集成商和自动化装备商,比如智能交通、生命科学、工业及服务机器人等。

记者:凌云的发展始终与时代同步,“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凌云有什么设想?

杨艺:“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对我们的发展是巨大的提速。我们2002年就开展了这项业务,对智慧工厂并不陌生,国家做出战略规划,包括德国提出的“工业4.0”,还有美国、英国、日本等制造强国纷纷提出未来制造规划,这是人类进入信息文明对工业的一次革命性的改造,我们的发展正契合了这种需要,这是一个世界性机遇,会有千千万万的企业涌进来,凌云一定要抓住这个发展的机遇。

同时,凌云会扛起行业责任这面大旗,我不是太在意龙头企业这个评价,我更看重的是中国是否可以形成对智慧工业形成巨大影响的机器视觉产业。智慧工业是世界命题,给全世界的机器视觉企业都带来了高速发展的商机。同时中国不仅内需巨大,又深刻影响未来世界工业制造的格局,我们不仅要努力成长出优秀的企业个体,还要成长出可以影响世界的视觉产业群体,象美国、德国的高科技企业一样,无论大小,只要创新独特,都可以自信的服务全世界。

记者:责任感是凌云发展内在气质,这些年,对中国机器视觉行业整体有什么考虑? 

杨艺:你说的对,有Dream是根本。多年来,凌云一直保持与国际上最优秀公司的深度合作。最初学习如何运作好一个国际化的现代高科技企业?目前,中国现代化高科技企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凌云也努力进步应该是其中的一员了。从全球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来看,让我们觉得搞技术做实体是根本,并对未来一直充满了希望。我们在向国际学习同时还发现国际上除公司之外还有很多产业体系运作的好,务实、办大事!公司不是孤立的,他们自发地创建属于自己产业的企业联盟,这个联盟在行业和企业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国际的标准化进程尤其贡献显著。

很多事情就是会让你不期而遇,2003年,我与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工作的于晓娟多次交流,最终决定要干一件大事,让中国的视觉企业不孤独,创立一个展示自己、和同行竞技与交流的公共平台。这就是2004年VisionChina诞生的最朴素的动因。 后来,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行业建设长远发展和加强产学研工作,在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成立了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CMVU)。由行业个体势单力薄变成有组织的团体力量,由于晓娟担任联盟的秘书长,组织大家开展行业活动,每年举办VisionChina的展会和研讨会,开展培训、市场推广、制定和推广行业标准等工作。

成立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举措,对我们整个行业团结起来干大事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未来合作共赢是根本,竞争是市场经济下永远的命题,不需要回避,但在合作共赢的大目标牵引下,会引导竞争向良性格局发展。这些都需要产业联盟付出更多的努力。

记者:目前,中国视觉技术和国际行业的差距有多大?凌云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优秀企业差距有多大?怎样才能赶上,甚于弯道超车。

杨艺:2000年我对中国与国际的差距主要定位在核心技术和产品上。比如Cognex的几何定位算法领先国际同行7年以上,Vision-Pro软件包含所有算子却不需要应用工程师写代码,只需要理解需求开发流程。这种软件产品理念的先进性要甩过中国10年以上。所以凌云2005年开始开发自主工业视觉软件,到2013年才超脱代码进入流程型开发,让应用开发周期大幅缩短进入和国际产品可以同台竞技。

第二个重要的差距就是系统集成经验和应用产业的理解和国际企业同样有10年差距。总体上要开发出深度满载应用行业需求的视觉集成设备只能聚焦,并长期积累需求和持续技术开发。凌云聚焦印刷,还有LCD屏幕检测,我们投入力量质量这个环节进行开发AOI检测设备,首先要有优质的光电设计能力、检测算法及软件。还要实现高精度、微米级的机台。整个系统核心能力积累用了很长时间,基本经过10才开始逐渐对国外竞争形成优势。目前在印刷行业,屏幕检测行业,已经能够成为AOI检测设备的行业领先企业。

最近两年,随着整个国际进入工业4.0的智慧工厂时代。我感受到的中国与国际最大差距来源于先进发达国家在全自动无人化的先发优势,以及智慧工厂为核心的国际工业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差距。在半导体、LCD、PCB,还有汽车产业,所有生产加工已经全自动化、无人化。在奔驰、宝马生产中, PCB的大前道和LCD大平板检测中全面的自动化,你看不到中国的企业参与其中。自动化对工艺的整合,无人化使工厂实现信息化系统全面建设,等于先发优势早在2010年之前已经实现。好在AI刚刚拉开巨幕,真正满足人类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制造,以及能够做智慧决策的智慧工厂还对工艺有质的变革。

另一个差距国际建设和推进工业产业标准的速度非常快,无论是总线标准,信息化标准,部件品质标准还是环境适应标准。我们还远远没有醒悟,差距也是巨大的,同样需要10年甚至20年。这个差距需要我们通过产业联盟的力量强烈呼吁并坚定推进才能不失大的格局。

虽然目前国外的企业基于工业4.0有着巨大的先发优势,但我觉得工业4.0还是给整个中国的工业人带来了巨大的一次弯道超车或者变道超车的机会。自动化技术在进步,推进做全自动化的,不在于有了工业4.0,而是互联网。人类进入信息文明,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工业注定要被信息文明进行再改造。中国现在的工厂,要全力拥抱整个机器视觉,全力拥抱智慧工业,快速淘汰落后的机器制造能力,以智慧以质量为核心,以紧凑型设计为核心,尽可能的在高品质上降低成本。

只有把高品质作为唯一的追求,核心的追求,这样以智慧工业为核心的优秀企业就会不断出现,就能在国际舞台上形成竞争力,弯道超车就能成为现实。

记者:凌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能描绘一下吗?新的一年,您个人有什么心愿?

杨艺:凌云最初有光通信和图像,两条腿走路,虽然我们一直在图像上发力,在视觉成像和AOI检测能力上有深厚的储备,但在自动化能力上投入较晚,还需加强。未来我们把智慧化工厂作为重点,通过工业人工智能的引入要再进行一次蜕变,再用1到2年左右的时间,争取实现一个样板工程。在智慧制造领域,我们一直坚持做最好的AOI检测设备,把100%的质量作为核心,这也可算作凌云的一大特色吧。同时,凌云VisionBox3.0工业视觉软件,也希望能伴随国内所有做视觉检测和视觉应用的公司共同发展。

展望未来,凌云一定会始终坚持自己创业的初心,不忘使命。人类进入到智慧世界,我们会坚持奋斗,围绕屏幕检测,在未来2到3年时间里,拥有一个智慧化工厂的建设体系。这是一个既长远又现实的目标。我本人同时作为机器视觉产业联盟的理事成员之一,会努力寻找缩小与国外在智慧制造方面的差距,尤其是标准体系建设上的差距。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还需要整个产业人一起努力一起奋斗。

从2018年开始,我会在CMVU开始主持做标准的规划,继续加强国际标准的推广和互动以及强化机器视觉标准和应用行业标准制定的联合。希望得到整个产业成员们的认同和重视,在这里隆重邀请大家多投入些时间加入研究推动标准进步,希望用5到10年的时间,能够大幅缩小与国际产业标准的差距,能够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创建,对提高中国的智慧工厂在整个国际上的竞争力起到支撑作用。

谢谢。最后祝CMVU全体成员2018年事业旺旺!

 

  • /

    纬朗光电、伟景智能、思特威、锐视光电、罗博半导体、海濎智能、Euresys、镁伽科技/

    在当前经济大环境的背景下,我们聆听行业的声音,“卷”已经成为每个企业都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但纵观当下社会,不止机器视觉行业在“卷”,似乎各行各业都都在卷。
  • /

    纬朗光电、伟景智能、思特威、锐视光电、罗博半导体、海濎智能、Euresys、镁伽科技、新算技术/

    如果说“卷”是某个行业进入存量市场的标志的话,那么突破存量市场,寻求新增量则成为破局的重中之重。我们应当明白,守住那一亩三分之地并非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是永无止境的,一个行业的广度与深度亦是如此。
  • 贾奎

    跨维(深圳)智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近日,记者有幸邀请到跨维(深圳)智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贾奎(博士)做客《机器视觉》杂志,深入了解到跨维智能3D视觉解决方案区别与传统AI+3D视觉解决方案的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