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5-07-08
有效日期:2031-07-08
应用领域:三维测量
关键词:相机、视觉系统、镜头、视觉系统方案需求
一、引言
在3C(消费电子、通信、计算机)行业中,上料系统是自动化生产的核心环节之一。随着行业对生产效率、灵活性和智能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圆振上料系统与柔性上料系统逐渐成为两种主流技术路线。
二、传统圆振上料系统概述
1. 技术原理
● 核心组件:振动盘(圆振盘)、送料轨道、气动/电动驱动装置。
● 工作原理:通过高频振动使零件在振动盘内定向排列,沿轨道滑入下一工序。
● 适用零件:形状规则、尺寸稳定的金属或塑料零件(如螺钉、轴类、电子元件)。
2. 系统特点
● 结构简单:依赖物理振动实现上料,设备成本较低。
● 高效率:对单一品种零件的上料速度可达每分钟数百件。
● 维护便捷:故障率低,更换零件时需调整振动盘参数或更换轨道。
3. 局限性
● 柔性不足:仅适用于单一形状或尺寸的零件,更换产品时需停机调整设备。
● 适应性差:对不规则、易损或精密零件(如柔性电路板、异形电子元件)兼容性差。
● 扩展性有限:难以集成到复杂生产线或与其他自动化设备联动。
三、柔性上料系统概述
1. 技术原理
● 核心组件:机械臂(如珞石、六轴机器人)、视觉识别系统、模块化输送单元。
● 工作原理:通过视觉定位和编程控制机械臂抓取、分拣、定向放置零件,结合模块化设计实现多任务处理。
● 适用零件:复杂形状、多规格、高精度要求的零件(如网布,嵌件,注塑件,手机配件,手机壳、异形传感器、精密连接器)。
2. 系统特点
● 高度柔性:通过软件编程快速切换产品型号,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 智能化:集成视觉检测和AI算法,可实时识别零件位置、姿态并调整抓取策略。
● 可扩展性:模块化设计便于扩展功能(如增加分拣单元或与AGV联动)。
3. 局限性
● 成本较高:初期投资大(如机械臂、视觉系统等),维护需要专业技术人员。
● 速度限制:复杂操作时可能低于传统振动盘的上料速度。
● 依赖环境:对环境振动、光线等有一定要求,需稳定供电和网络支持。
四、应用场景建议
1. 传统圆振上料系统适用场景
● 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如手机螺丝、电子连接器等单一零件的高速上料。
● 成本敏感型项目:对投资成本控制严格的场景。
● 简单环境需求:无需复杂联动的独立上料环节。
2. 柔性上料系统适用场景
●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如定制化电子产品、研发试产阶段。
● 复杂零件处理:如不规则外观件、精密传感器的分拣与定位。
● 智能工厂升级:需与MES、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的场景。
山东中创科达扎根3C行业10余载,在柔性上料系统方面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可提供视觉配件,柔性振盘,运动控制,机械臂,协作机器人等全面配件及整套的上料解决方案。
https://www.sdzd-automation.com/?list_26/